不知道题主问的是美国还是英国的创意写作。英国的创意写作项目多为一年制,为MA (Master of Arts);美国为两年,是MFA (Master of Fine Arts)。相较之下,在英国念书的费用较美国低,某些院校的项目也没有美国压力那么大。
从历史上看,美国的创意写作发展更久,英国则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专注这一方面的人才培养。以培养出石黑一雄为代表的UEA(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,东安吉利亚大学,也是英国目前创意写作专业最好的院校之一)早期作家班是那一时期的产物。
从看到这个问题的一年前到即将毕业的现在,从茫然、怀疑到对写作之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……感谢创意写作专业,也想把我的经验分享给更多喜爱写作的同好。
- 选校
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是在选择外国院校时会考虑到的两方面。我会建议考虑专业排名而非综排,因为很多文学专业很强的院校不一定在综排上有亮眼表现。有些排行榜专门将创意写作列为一栏Subject,有些则归于English Literature下。
这些排行榜包含但不仅限于:
这些排名的差异很大,也不必过多纠结是否一定要申请排名靠前的。可以根据学校官网给出的课程设置综合考虑,选择自己感兴趣的。
我申请时,按以下顺序选择了五所院校:圣安德鲁斯,UEA,华威,杜伦,纽卡斯尔。最后只有纽卡斯尔给了我offer。一开始我有些失望,但事实证明即使是wishlist里最后的院校也能吊打我一条街……
不同院校有不同特点。圣安德鲁斯的MA专业是两年制,杜伦则偏重于诗歌和中古文学。所以选校时要考虑清楚自己喜欢的方向。
- 语言成绩与本科背景
我所申请的五所院校从最高对雅思成绩四项小分要求8的圣安德鲁斯,到写作小分满足6.5,总分满足7的纽卡斯尔,要求不尽相同。MA专业一般不会给你提供配套的语言班。我当时雅思成绩不够,拿到了Conditional Offer后重新将写作小分刷上去后才拿到了CAS。不过真到了开始上课,你会发现就算雅思8也根本不够用。
我本科是新闻传播系,与文学相关的经历,只有大学时旁听的几门文学院的课程,以及在杂志上发表过的几篇科幻小说。
如果你本科是英专相关,在申请时会较有优势。如果你不满足这个条件,也不必沮丧,多样的专业背景也能成为你独特的写作素材来源。我曾问过我们系主任,为什么会接受我的申请,他回答得很模糊,但我理解的是,英语能力不是他们考量的唯一要素,“我们一定是在你申请时所提交的小说里看到了某些特殊的地方”(才会考虑接纳你)。
到学校参加了专业见面会之后,第一感觉是……non-native speaker真的少……除了我之外,有一个北外英专的中国同学,一个学linguistics的泰国妹子,一个圣安德鲁斯英语文学本科毕业的韩国姐姐。此外再无其他亚洲面孔。
- 课程设置与授课方式
纽卡MA的课程很少,一周只有三节课。开学前学校会让你选择,可选的课程有诗歌、戏剧和小说三个方向可选,你可以自由搭配,如广播剧写作+小说创作、诗歌+戏剧剧本写作,因为我只对小说感兴趣,所以选的都是与小说相关的内容:
第一学期:短篇小说、小说创作技巧通论、(邀请不同作家来做讲座的)创作谈;
第二学期:电影剧本、非虚构、作家的职业
我们项目分为Full-time和Part-time,前者为一年制,是我们常见的英国学制类型;后者是把一年的课程分散到两年去学,申请者以职场人士居多。我的同学约1/3是同龄人,他们中不少本科读的就是创意写作,直升MA。其余则从三十岁到五六十岁不等。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职业背景,从拿了Computer Science博士的老爷爷、儿童医院的护士到私人事务所的律师……to name but a few.
课程形式是Lecture+Seminar+Workshop。Lecture就是国内熟悉的阶梯教室的上课类型,老师在上面讲课,学生做笔记即可,学生较多。Seminar和Workshop都是不超过15人的小班制,老师会提前一周把阅读材料发到学生邮箱,我们阅读并做好笔记,在课堂上讨论。在Workshop里,我们需要提交自己创作的内容,接受他人批评。
在小说创作技巧通论的第一节课上,老师问大家都喜欢什么作家,有人提到斯蒂芬·金、也有说H.P.洛夫克拉夫特,村上春树的。至于其他作家,是我没有听说过的。
总的来说,我在MA的课堂上感受到的是开放和平等。老师会询问学生的意见,学生被鼓励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。课堂不需要维持纪律,如果大家在某一方面谈得过于深入,可能会过十几分钟才能回到正题。我不知道其他专业的情况如何,但在MA的课堂上,老师和学生是绝对平等的,老师会尊重并聆听学生的想法。我在很多同学(包括我自己)身上都观察到了一种Self-worthlessness,沮丧感,因为写不出自己阅读的那类作家的高度,常贬低自己所写内容的价值,老师和其他同学做的是鼓励,告诉我们,你做得已经很好了。
我们课堂上常做的练习叫freewriting。老师会抛出一个点子,让大家发散思维,自由书写20分钟,随后念出来,让其他同学评价。
几个例子:
Try to write about the happiest moment in your life as captured in a photograph.
Write about yesterday evening. Use similes. (“Like …” “As … as …”)
Have in mind a non-human existence you’d rather be and write from their perspectives.
作为非母语者,刚开始做这种练习很困难。对于别人朗读出的他们所写的内容,往往也一知半解,跟不上别人的笑点,压力很大……不过顺其自然,到后来我也会念自己写的内容,尽管写得很烂,念的时候也很紧张,但同学还是会善意地鼓励我,which I appreciated.
在Seminar中,教师担当引领者的角色,引导学生发散思维,思考作家在文本中使用的创作技巧。这不仅仅是简单地评论“我喜欢”或“我根本读不下去这则故事”,而是要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分析。这些故事大都是当代作家所写,不少人我此前闻所未闻,譬如Tobias Wolff, Annie Dillard, Jhumpa Lahiri等等。总的来说读他们的短篇故事阅读压力不是很大,所以在课程之外也要读reading list上的书目,但老师不会跟踪你的进度,一切都靠自主学习。
在非虚构的workshop里,每周有几名同学分享自己的故事,别人会打印出来,批注好,再返回给他们。我写了一篇以敦煌莫高窟旅游为主题的游记故事。大部分同学的批注都很细致,会圈划出他们觉得亮眼的段落,或语法上有问题的部分。
关于具体小说写作讲了哪些技巧,我在博客里有列出:
MA课程没有考试,因为创作的水平高低是很难量化的。每个人的文风不同,关注的写作主题也不同。鼓励多元表达,是MA课程的一大特点,也是我出国学习写作感触最深的一点。在以往的写作经历中,我往往囿于一角,以为文章要“这么写”才是最好的(往往是我最喜欢的那些作家),但看过其他同学和英语作家的文章后,我摒弃了原先的观点,并学会欣赏不同的Voice(风格)。
每门课程要求提交3000字的创作文本以及对其1500字的分析 (reflective essay)。及格线是50分,60以上为Merit,70以上为Distinction。我两学期的成绩在6、70分左右,我的英国同学有拿到80分的。至于分数,我觉得不必过多在意。不过如果你想提高成绩,可以花钱找native-speaker帮忙proofread。也可以寻找学校提供的支持类服务,譬如我们学校图书馆提供writing tutorial(但多针对学术类文章),另外也有驻校作家(由Royal Literary Fund英国皇家文学基金会赞助的)专门对文学院学生提供的writing tutorial。你应该能在学校的官网找到这些写作辅导信息。
- 其他活动
- 写作兴趣小组
第二学期我和一个中国同学、美国同学以及英国同学组成了4人写作小组。每周在图书馆book一个group study room,坐在一块儿写东西。这是能督促自己形成写作惯性的很好方式,也可以和别人交流最近在写的东西。
- 读书会、作家见面会
我们学院会定期开这些活动,请一些已经发表图书的作家来校做讲座。我只去过一场儿童文学作家的讲座,怎么说呢……像是中老年人的大型茶话会……开场前,大伙儿端着果汁葡萄酒,边吃免费点心边在外头聊天,英国人的传统social场合,是我这种社交障碍患者的噩梦……等那名作家正式开讲时就更糟糕了,完全听不懂他在说什么。Non-native speaker的话,体验一下就好了,但不必指望能学到太多东西。
- 读书节、艺术节、音乐节
英国是一个文艺气息非常浓厚的国家。每年夏天都有大量的文艺活动,譬如爱丁堡国际艺穗节(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),Hay Festival读书节,JORVIK Viking Festival (约克维京周),Download Festival(音乐节),Bloodstock Festival(音乐节)……等等。我所在的纽卡斯尔的核心商区,每天都有街头演奏家表演乐器。英国是一个很小的国家,从北边的爱丁堡,到南边的伦敦,坐直达火车只需半天。因此无论观光旅游,还是参加这类活动都很方便。但相应的,交通和住宿成本也很高。
- 费用
纽卡MA的学费为15, 200英镑,人民币14万左右,相比动辄2万英镑起的商科项目,算比较便宜的了(相应的课程量也少)。我住学校宿舍,一年下来的费用近6万。生活预算略紧,一月350-400镑,加上前期购置生活用品,一年人民币接近5万。再加上期间英国境内旅游,总和近30万人民币。如果你生活在伦敦,这个数字会更高。
- 体会
出国前,跟别人提起自己要去念写作专业,遇到很多不理解——为什么花这么多钱,去念一个纯艺术类的项目,对找工作毫无帮助?
喜爱写作的朋友则会质疑我,MA这种类似经院哲学的固定模式来培养作家的有效性。
出国后,也被美国同学问及,为什么是中国人却要来念英语为主的MA?
对于第一个问题,我不想回答,也不想和此类人交谈。
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在这里解答一下:
MA的授课模式根源上不是现代的。约瑟夫·坎贝尔在《千面英雄》中提到,古代欧洲有专门培养诗人的院校。老师教授年轻学生诗歌的格律、韵脚,以及神话诗歌中可供吟咏的诸多原型。英国自古也有patronage的传统,贵族赞助诗人,国王支持宫廷诗人,创作者得以在一个相对不用考虑营生的环境里,专注于写作。
MA的授课不是把你的创作思维限制在固定的模型上(譬如Three-act Structure),而更多地是借由大量阅读,和与同学的讨论,启发你去思考不同风格的可能性。多掌握一门语言,就是拥有了一把藏书库的钥匙,你能看到更多语言的表达方式,和作家思索的主题。某些课程可能是高度实验性的,譬如老师推荐我们阅读的芥川龙之介的The Life of a Stupid Man,Jenny Offill的Dept. of Speculation,都是反常规创作思路的碎片型文本。
可能与其他答主不同,我喜欢中文写作,英文对我来说是枷锁。课程前两个月我很压抑,自卑。借用孔拉德的话来说就是:
Living away from one’s natural environment—family, friends, social group, language—even if it results from a conscious decision, usually gives rise to… internal tensions, because it tends to make people less sure of themselves, more vulnerable, less certain of their… position and… value…
如果你下定决心要申请这个专业,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——你引以为傲的母语创作优势,会被击溃得一败涂地。你不得不像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,重复简单的词汇,试图表达出复杂的内容。你会听不懂同学在讨论的内容,你得花3小时挤出100字的文本,还无法确保是否完全排除了语法错误。如果你在考虑清楚这些后,仍然想申请,就去做吧。
我们有门课叫The Profession of Writing,会请到已功成名就的各类型作家做1小时讲座,分享他们的从业经验。受这门课程启发,我第一次开始思考将写作作为我的职业。
目前英国的作家分为Full-time和Part-time两种,截止2017年,只有13.7%的作家是全职在家写作(ALCS,2018),年薪9万左右。考虑到英国的平均薪资标准,这个数字是很低的。
Part-time Writers会为媒体供稿,或出席读书会、签售会等活动,赚取额外收入。此外,他们可能会做一些与写作毫不相关的工作,譬如超市的收银员,或者书店员工。我们的系主任是名诗人,他大学毕业后在一家饼干工厂的流水线上当工人,晚班结束后回家写作。直到发表了诸多诗歌,并获得文学奖之后,他才得以申请到MA专业的教职,算有了一份得体的工作,这已是他毕业十年后的事情。
像他这样能够在大学执教的作家少之又少。大部分作家从事与创作毫不相关的工作,譬如我喜爱的作家科马克·麦卡锡,就曾是一名汽配工人。写作注定是一份不赚钱的行当,或者说,它本质上就是反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。从这个列表里,我们能看到那些名作家都曾做过什么职业:

我们尽可以把写作当成一份爱好,这也很好,就像那些来念MA的律师或其他职场人士。但谁能在没有人阅读你的小说的情况下,也能回应内心的呼求,并忍受孤独,坚持写作,只有时间才能证明。诚如博尔赫斯所言:
I do not write for a select minority, which means nothing to me, nor for that adulated platonic entity known as ‘The Masses’. Both abstractions, so dear to the demagogue, I disbelieve in. I write for myself and for my friends, and I write to ease the passing of time.
Jane Friedman在The Business of Being a Writer里如此写道:
As a young editor, recently out of school, I asked professor and author Michael Martone if he could tell which of his students were going to succeed as writers-was there a defining characteristic? He told me it was the students who kept writing after they left school, after they were off the hook to product material on a deadline or for a grade. The most talented students, he said, weren’t necessarily the ones who followed through and put in the hours of work required to reach conventional publishing success.
刚毕业时,我曾问Michael Martone教授,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判断哪些学生毕业后会成为一名作家。他说只有那些即使离开学校后,在没有deadline和分数压力的情况下,仍继续坚持写作的人,才会成功。教授说,最有天赋的学生不见得是那些花费精力,谋求发表作品的学生。
So keep on writing and produce something every day.